2009年华语电影总结系列姊妹篇:十大好片
转自:球花子 (http://morefreelove.blog.163.com/) 原文链接:http://morefreelove.blog.163.com/blog/static/13172162120091110403923/?yaowen
TC向来只缺乏天理,但是从来不缺乏真理,此之正是大道不能天成,惟TC能成也。所谓真理者,放之四海而皆准,教化四方,纵然ET来,也叫其被度化之。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唯有推而广之,方能大成,故TC真理存于各行各业,令人叹为观止。
失败是成功之母即为天朝众多真理之一,此理也广泛存在于我朝电影产业之中,其对于09华语电影而言正是烂片是好片之母,此条真理蕴有两层深意:其一,通过总结无数烂片的经验教训,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从而拍出民心所向、民心所指、民心所盼的好电影,切实做到让政府放心,让人民舒心;其二,正如阴阳相生,黑白相对,在烂片的映衬下,好片自然而生,有道是,惯吃屎者,吃臭豆腐亦香,正是此理也。
看09年华语电影市场,虽不乏烂片,但好片亦层出不穷,所以我们不提倡完全的否定,也不提倡完全的肯定,我们一定要发扬骑墙风格,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看待09年华语电影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一定要相信,烂片之后,必有好片显现。有分教:浮华退却是沧桑,烂片尽头是好片,毕竟09华语电影有好片几许,且听下面分解。
Top.10 东邪西毒终极版 上映时间:2009年3月26日
王晶的反义词是王家卫,这并不意味着王家卫的电影是烂片的反义词,而是说前者的电影让人感觉庸俗易懂,后者的电影让人感觉雍容难懂,对王家卫的电影用王家卫式的解释就是意境高远,非俗人能懂;而用王晶式的解释就是一个字:装。
如果说“东邪西毒”是装之大成,那么“东邪西毒终极版”就是改装之大成。作为一部改装电影,“东邪西毒终极版”是对15年前的原版进行的解释说明,说白了,它就是老版本的一个补丁,其实这部电影应该叫做“东邪西毒终极补丁版”。我不得不佩服王家卫的勇气,拿一部自己过去的作品随便剪辑一下就敢拿出来卖,而且还大卖,想想若干年后我们国家出台了电影分级制度,王家卫又把“2046”拿出来加上曾经被广电删节的镜头放在一个级别,然后再调整一下人物出场顺序,多加几段裸戏,放在另外一个级别,以此类推,可以想见到时候在每个级别里都有王家卫的同一部电影,那么王家卫将会成为中国第一个拍出一部真正老少皆宜的电影的导演。“东邪西毒终极版”其实就是王家卫的第一部自摸电影。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部自摸电影能够入围09十大华语好片呢?原因很简单,俗话说,炒冷饭,最简单,也最困难,王家卫能把一盘15年前的扬州炒饭炒成今天这样一盘加强版扬州炒饭,而且味道还很好吃,足见其炒功非凡,不仅如此,王家卫的自摸功夫也是大家风范,他不但让自己高潮,也让观众高潮,这就叫做大家爽才是真的爽。
Top.9 叶问 上映时间:2008年12月12日
“叶问”可以说是甄子丹的正名之作。甄子丹自出道以来一直给人的感觉是一流的武艺,二流的名气,三流的演技,原因有二:第一,在甄子丹过去的很多电影中,他出众的武艺一方面掩盖了其精湛的演技,另一方面使导演在戏中过分强调他的武打戏份,而忽略了其文戏戏份,甚至忽略了其吻戏的戏份,所以甄子丹一直以来给人以艺长技短的感觉,始终没有成为艺技;第二,在武功方面,甄子丹也一直是最被低估的打星之一,因为此前在人民群众心中喜闻乐见的三大武林高手分别是:成龙,李连杰,释永信,而随着人民一直没有寻找到成龙,李连杰转投慈善事业,释永信被泰拳高手吓得面如土色,紧闭山门从此不敢以真面示人,甄子丹才得以摆脱这三座大山的束缚一举成为当今华语影坛打戏一哥。
“叶问”正是一部让甄子丹突破瓶颈的影片,在让甄子丹突破瓶颈的同时,作为一部动作片,“叶问”也突破了过去传统动作片的局限。与过去动作片大多数时候一直在打,打到观众想打飞机不同,“叶问”不仅有打戏,还很打趣,这一次甄子丹在文戏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他与熊黛林的配合共同演绎出了一幅有趣而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使这部动作片的整个结构更加丰满。所以“叶问”是一部文武兼修、上下坚挺的动作大片。
Top.8 南京!南京! 上映时间:2009年4月22
我一直以为“南京!南京!”是在记录历史,看完以后发现这部电影是在表演历史,虽然历史的舞台是让人表演的,但是我认为表演的舞台不是让历史跳舞的,这不是重蹈历史,而是重导历史,这是胡说,用今天的话叫做戏说。
当然,“南京!南京!”的基本面还是对的,至少在南京大屠杀的问题上基本是一种还原,但是在细节方面有一些地方让人感觉实在太假,比如说电影中某个日本人的良心发现,然后电影观众发现了良心,这是很无厘头的,事实是你在任何对于那段历史的叙述材料里都是难以发现日本人的良心的。也许有些人会说这是陆川想表达一种人性的反思,以此来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如果是这样的话,陆川完全可以重新去拍一部电影,名字可以叫做“屁死!屁死!”。
其实“南京!南京!”很多地方都在模仿“辛德勒的名单”,比如画面做成黑白的,但是陆川毕竟不是斯皮尔伯格,前者拍此类片子需要导演才能拍出深意,而后者只需要演绎就能拍出境界,这完全是宋青书与张无忌的差距。但是,无论怎么说,在天朝历史题材电影流水线上,当众多导演都在拍历史屎诗的时候,陆川拍出了一部无限接近历史史诗的电影。
Top.7 意外 上映时间:2009年9月24日
在过去的电影中,制造意外的传统手法通常都是像胡斌一样,开一辆车高速撞死目标人物,然后把谋杀罪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罪变成交通肇事罪,这种手法已经被用烂了,从电视剧版到电影版再到现实版,人民的眼球都快起老茧了。
而这一次郑宝瑞另辟蹊径,用蝴蝶效应制造意外,这真的让观众意外了一把,电影中每一个情节都做到了精确的计算却又不失真。对于这样一部电影,如果失真的话,就会像失身一样变成二手货,只能进入跳蚤市场。电影上半部分就这么让人意外着。
到了下半部分,观众看到,古天乐不但在现实中善于制造意外,在大脑中也善于制造意外,这叫意淫,结果意外变成了意料之外。电影后半部分全部在讲古天乐沉淀于自我意淫当中不能自拔,伤及无辜,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心理暗示,古天乐的过分心理暗示造成了错误的判断,这种过分的心理暗示实际上就是一种妄想型精神分裂。“意外”这部电影不但是教科书式的悬疑剧,而且可以当做心理学的教学片,好看,又有深度,必然打造出一部优秀的影片。
Top.6 走着瞧 上映时间:2009年5月13日
没有葛优,没有黄渤,唯一知名的演员叫做文章,其此前最有影响的作品是在一部叫做“奋斗”的青春剧中饰演一个配角,再加上一群群众演员,就是这样一拨人产生了09年华语影坛最富喜剧性的电影,而且前提还是它不是一部烂片,这尤其难能可贵。
20世纪70年代的背景将一个荒诞的故事置于一个更加荒诞的年代,一个人和一头驴上演了一场人驴大战,是命运将二者连在了一起,最后驴制造了自杀性焚烧事件,但是最终人还是赢了。我们没有双城记,还好,我们有双驴记,电影用荒诞的手法记录了在那个荒诞到操蛋的时代知青的生活状态,压迫、迷茫、生存、性压抑,都是那个时代的注脚,那真是一个被驴踢了脑袋的时代。
70年代是一个让人笑不起来的时代,而用一种让人爆笑的方式去记录它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其实每个时代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现在又何尝不荒诞,不扯淡,不操蛋呢?算了,红星照我去战斗!
Top.5窃听风云 上映时间:2009年7月28日
试想一下假如把“窃听风云”的导演麦兆辉换成我国著名导演、著名制片人韩三平老师会是怎样的效果,在韩老师的大脑没有中木马的情况下,电影的结局一定是这样的:刘青云发现古天乐和吴彦祖有违纪行为的时候,在情感与理智左右为难之时,刘青云肯定会讲党性、做表率,劝说古天乐和吴彦祖向组织坦白,争取宽大处理,最后古天乐和吴彦祖戴罪立功,协助组织一举消灭犯罪分子,接着电影院里就会掌声响起来。
然而麦兆辉显然没有接受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洗礼,只接受过资产阶级人类文明的腐蚀,而刘青云也显然没有党性,只有人性,所以电影最后被拍成了一部反映复杂人性的影片,虽然没有引起人民的共鸣,但是却引起了人类的共鸣,它表现了人类最真实的另一面:在生存与毁灭的艰难抉择面前,一切的最高原则和所谓的意识形态都要让位于人性,无论你是人民还是人类都逃不过这种博弈。
Top.4 疯狂的赛车 上映时间:2009年1月20日
刚开始看见电影名字,导演名字,演员名字,就觉得这肯定不是名片,是名片。名片的特点是第一张和第一千张是一样的,这就叫千片一律,这是我们国家拍系列电影的普遍规律。但是看了电影以后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马甲,这个系列的确是疯狂系列,不是抓狂系列,宁浩确实是华语影坛稀有的有创意的导演,而不是倒爷,这部电影唯一没创意的只有电影名字。
当然,宁浩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如果宁浩学习李巨源找孙红雷来演喜剧而不是黄渤,那么这部电影除了红就只剩下雷了。与葛优的幽默主要来自语言不同,黄渤式的幽默是形为幽默,恶搞的外形,巨搞的行为,构成了黄渤式的形为艺术。宁浩加黄渤加网络元素构成了成功的“疯狂的赛车”,它的成功路线基本和“疯狂的石头”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只有故事,用相同的手法拍出不同的故事,这就是从创意电影变成品牌电影的过程,当年周星驰的成功也是如此。
Top.3 水脑袋 上映时间:2009年6月15日
这是一部动画片,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是一部国产动画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一直觉得我们国家只有动画,没有片,所以短短14分钟的画面已经足够让人感到欣慰和欣喜了。
“水脑袋”虽然画面做的不是很动感,但却让人很感动,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台词,完全用动画配上音乐就表达出了影片的深意,似乎语言此时此刻是苍白无力的。事实上在我们国家,语言通常都是苍白无力的,现实生活中孩子就像电影中的水脑袋,往往是没有太多语言的,有语言的其实是他们身后张开血盆大口的巨兽,这叫语言的巨人。只要参加过我们国家中小学培训的人看完“水脑袋”后都会很感慨,感慨曾经也是就这么被我国教育水了十几年。我们每一个人在念书的时候都希望有一架像电影中的纸飞机,可以承载我们的梦想,可惜我们国家一直在打飞机,所以我们从小无机可飞,我们的教育只能无稽之谈。
实际上我们没有教育,我们只有教育体制,正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脑袋进水了,所以天朝到处都是水脑袋。这部简单的动画片完成了复杂的现实批判,是国内少有的经典作品,尤其是作为动画片。
Top.2 不能没有你 上映时间:2009年8月14日
对于一个人来说,之所以不能没有你,只因为至少还有你,你是最后的希望,当最后的希望也被剥夺的时候,人生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存在,这叫绝望。
绝望的活着叫做行尸走肉,绝望的人生叫做灰色人生,整部电影正是采用了灰色的色调,这不是黑色幽默,因为它不会让看电影的人忍俊不禁,这是灰色幽默,因为它让人一声叹息。在当今华语影坛充斥着票房关怀的电影的时候,幸好我们有“不能没有你”这样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它反映了社会底层的无奈,无奈的背后就是绝望。然而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面放大镜,它没有放大任何东西,它只是在如实的表达,事实上它是一面三棱镜,透过它,阳光不再明媚,社会的灰色一面被显现出来,一个弱势群体在一个弱智群体的统治下,他们的生活永远是灰色的。
Top.1 再见,乌托邦 上映时间:2009年3月25日
“再见,乌托邦”绝对是中国纪录片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作,电影中没有做作,没有作秀,没有作呕,有的只是纯粹的真实,回忆,震撼。
中国摇滚音乐绝非是一种粉碎一切,重建一切的朋克音乐,它是在整个中国第一次真正从闭塞走向开放的这个过程中运生出来的,中国摇滚乐是一种文化碰撞的产物,是一种真实的音乐。80年代是中国摇滚萌芽的年代,那是一个相对于现在更贫穷也更平等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年代。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看着高楼大厦,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我知道我们已经没有理想,我们充其量只有李米的猜想,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已经不再想要we will rock you, 人们只想要we will fuck you!
一群彪悍的男人,一份被理想催生出来的执着,一种赫然凌驾于现实和理想鸿沟之上的理性,最终还是难以趟过时代和现实的红海,在中国社会变迁的洪流中被埋葬,我宁愿称它为“别了,乌托邦!”